
阅读本文之前,您可以先点击关注,成为我的铁粉。这样,您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深入了解党史热点、领袖经历等丰富内容。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正式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与此同时,聂凤智也迈进了他军旅生涯中一个重要且崭新的阶段。
1950年7月下旬的一天,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给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打来电话,询问道:“我们计划让原第27军军长、现任华东军大教育长聂凤智担任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一职,您怎么看?”
聂荣臻同志同意后,陈毅便立即召见了聂凤智到办公室。
聂凤智刚进门,首先向陈毅司令员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然后立正站好。陈毅关切地说:“坐下来谈谈吧!”
聂凤智坐下后,陈毅开门见山地说:“空军刚刚成立不久,需要你去带领。你将兼任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和第4混成旅旅长的职位。”
展开剩余87%聂凤智沉默了片刻,坦率地表示自己对空军并不了解,担心无法胜任这份职责。
然而陈毅坚定地说:“这事我已经向军委总部首长汇报过了,意见已经定了,不要再提反对意见了。”
1950年8月1日,华东军区空军在南京正式宣告成立,聂凤智被任命为司令员兼第4混成旅旅长。尽管空军是他之前未曾接触的新领域,但他全力以赴,分身兼顾,一方面迅速组建空军机关,另一方面投入到我军首支航空部队——第4混成旅的建设中。很快,这支空军部队开始承担起保护上海空域安全的重要任务。
1952年盛夏,朝鲜战场局势正迎来有利于我军的战略转折。此时,聂凤智奉命北上,接替前任司令员刘震,担任中朝联合空军代司令员,后来正式任司令员,开始接受严峻的实战考验。
朝鲜战场上,美军依靠其强大的空军优势,投入兵力超过十万,拥有1400余架各型飞机,约占美军空军总量的五分之一。
敌军主要装备美制F-80、F-84和F-86型战机,这些飞机作战半径大,飞行时间长,性能优异,技术上明显优于我军。其飞行员多数曾参加过二战,有的还是“王牌飞行员”和“空中英雄”,飞行时数超过一千小时,战场经验极为丰富。
而我军空军尚属年轻,作战部队虽由5个师250架飞机发展到9个师450架飞机,但整体实力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装备苏制米格-9、米格-15喷气机,作战半径小,飞行时间有限,有时空中作战仅持续五分钟就需返航。飞行员大多刚从航校毕业,飞行时间仅几十小时,甚至有些还未正式获得“驾驶执照”,未完成独飞训练,便被派往朝鲜前线参战。
聂凤智在指挥陆军战斗时是一员虎将,面对空军指挥则采取谦虚学习的态度。他坚信只有当一个勤勉的战士和踏实的学生,才能把仗打好、打赢,彰显人民空军的威风。
在志愿军空军内部,广为流传着一个“5:6”的故事。
那是1952年9月7日,聂凤智刚担任空军司令员一个多月,便迎来了他的首次空战。当天,天气复杂,天空阴沉,云层低,能见度极差。美军自恃飞机性能优越,飞行员技术娴熟,派出百余架飞机大举进攻我防区的拉古哨发电站。敌人错误地判断我军不敢升空,便肆无忌惮地逼近。
聂凤智顶住各种困难,果断下令航空兵第三师两个大队共16架飞机升空迎敌。我军机群与32架美军F-86型飞机激烈交锋,经过一场恶战,我方击落3架敌机,击伤2架,美军击落我方5架,击伤1架。尽管付出较大代价,任务成功完成,拉古哨发电站得以守住。
实话说,我军年轻飞行员面对经验丰富的美国老牌飞行员,能取得5:6的战果已属不易。但由于我军飞机数量有限,飞行员更为宝贵,消耗不起如此代价。部队内部议论纷纷,声音激烈且尖锐。
“这样拼命打,不用几次飞机就全没了!”
“聂凤智指挥陆军还行,指挥空军明显不行!”
“天气这么差还硬着头皮打,难怪吃亏!”
“这根本就是瞎指挥!”
聂凤智听闻后,特地赶到作战师,与官兵们交流。他坦诚地说:“这场仗没打好,这是事实,责任在我。同志们在恶劣天气中奋战,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坚韧,我必须向你们学习。大家都非常爱护飞机,珍惜空军荣誉,这让我非常感动。我刚从陆军转空军不久,指挥空战还是新兵,是学生。但我愿意从教训中汲取经验,从战争中锻炼本领,争取打好以后的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只有我们上下齐心,团结一心,才能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为了提升空中作战能力,聂凤智特别制定规矩:以友军为师,向部属学习,向敌军学习,摸索现代空战规律,研究制敌制胜的策略。
1952年10月中旬,美军发动“金化攻势”,大举进攻我军上甘岭阵地。美军空军主力装备新型F-86E飞机。我方5个装备米格-15战机的空军师在聂凤智指挥下,陆续投入战斗。仅12月份,就击落敌机37架,击伤7架,大部分为美军F-86型。取得了显著胜利。
3师副团长王海率领大队,先后与敌空战88次,击落敌机29架,几乎人人立功。王海本人击落9架敌机,被授予志愿军一级英雄和特等功臣荣誉。
1952年冬,随着艾森豪威尔成功竞选美国总统,敌人开始谋划发起更大规模攻势,意图尽快结束朝鲜战争。此阶段,我军共出动飞机超过4000架次,击溃击退敌机群约万余架次,空中战线向南推进至清川江一带,基本保护了鸭绿江至清川江沿线重要军事目标。
随着空战规模不断扩大,聂凤智与战友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指挥和作战方法,创造了许多成功战例:
一是虚实结合,声东击西,重点打击敌方轰炸机。
二是轮番作战,以寡敌众,将敌军绝对优势转为相对劣势。
三是见机行事,出奇制胜,不拘一格,争取空战主动权。正是凭借这套战术,我军空军部队在实战中屡创佳绩。
美国空军参谋长不得不承认:“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成长为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在中朝人民联合反击的英勇努力下,敌人最终被迫坐上谈判桌,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
当停战命令传到空军指挥所,战士们欢呼雀跃。聂凤智随手点燃一支烟,走到指挥所外的山坡上。鸭绿江静谧无声,他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感慨。军人职责是打仗,枪炮轰鸣是他们的天地。为了和平,多少人舍生忘死。当和平最终到来,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还有什么误解与委屈不能坦然面对呢?
后来,当记者问及聂凤智将军在朝鲜战争中最深刻的感受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一个字:“累!”
确实,指挥中朝联合空军作战,是聂凤智军旅生涯中最为艰辛的一段。空战与地面战不同,一场空战持续时间短暂,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都有。指挥空战须以秒为单位精确调度,命令的早一秒或晚一秒,往往决定胜负。指挥员握着话筒时,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非亲历者难以体会。
聂凤智回忆他在朝鲜空战的那一年,感慨良多,有曲折有得失,有痛苦也有欢喜。他说:“其中的酸甜苦辣,还是留给后人去评说吧!但我们赢了,这就是结论。”
根据史料记载,从1952年9月至1953年7月,志愿军空军在这段时间的战斗中击落击伤美机229架,给予侵朝美军沉重打击。这或许足以证明志愿军空军的战术水平和聂凤智将军指挥的卓越成效。
友情提醒: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和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时,才能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推送。
发布于:天津市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